播州区第四小学现有47个教学班,师生2500多人,涉及汉族、壮族、土家族、布依族、仡佬族等12个民族。近年来,学校在各级教育、民宗部门的关心指导下,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创建为抓手,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切实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营造浓厚宣传氛围。紧紧围绕“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主题,利用班级区角、走廊、围墙等各种空间资源,制作宣传教育展板,展示师生的手工作品、获奖成果、开展的活动图片、宣传民族团结知识等有关内容,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其中,达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目的。利用学校室外书吧、室内图书角,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学生阅读长廊和班级区角文化,让学生在阅读经典中增长见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理解和认识。
开展民族文化研习。充分发挥少年宫的教育功能,采取聘请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当授课老师和在编教师办社团相结合的方式,千方百计让民族传统文化进课堂、进校园、进心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成长之路。目前,已常态化开展蜡染、戏曲、舞蹈、绘画、书法等多种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在研习过程中逐渐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举办重要节庆活动。学校以传统节日为载体、以流动少年宫为纽带、以民族特色文化为依托,结合各种节日主题和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红领巾心向党”“心手相连走向未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等主题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节日都隐含着不同且极具文化内涵的教育价值,引导大家不过或者少过“洋节”,增强广大师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注重学科教育渗透。聚焦校本教材开发和学科教育渗透,切实把教材中涉及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进行归类整理纳入教学常规管理,要求各学科任课教师深挖教材中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知识点,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目前,集体开发的《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中华民族一家亲》《感受家乡的变化、关心家乡发展》等课程在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供稿:播州区委统战部 郑舟红)